福音电影 | 火焰传奇之09救世大将-卜维廉


✨ 作品背景
《火焰传奇》是一部基督教宣教题材的动画系列片,由美国基督徒艺术家、动画师和作家迈克和凯茜·里奥纳德(Mike and Cathy Leonard) 创作。该系列最初于2004年至2006年在美国播出,共三季,每季包含13集,每集约22分钟。动画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,向观众传递基督教的价值观和信仰信息。
 
✨ 剧情简介
动画以火焰小镇(Flameville) 为背景,围绕一群孩子和他们的冒险展开。故事中,主角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,通过信仰的力量、团队的协作以及对他人的关爱,最终克服困难,并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生命教训。剧情设计巧妙,将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融入其中,寓教于乐。
 
✨ 动画风格与特色
画面风格:色彩鲜明,角色设计可爱,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观看。
 
音乐与歌曲:每集都包含原创基督教音乐和歌曲,通过音乐传递信仰和希望。
 
教育意义:强调爱、信心、勇气和奉献等主题,帮助观众在娱乐中理解基督教信仰。
 
✨ 传播与影响
《火焰传奇》不仅在英语国家播出,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在全球范围内传播,成为一部受欢迎的基督教教育动画。它常被用于主日学、教会活动以及家庭灵修,作为向孩子们传递信仰的工具。



卜维廉(William Booth,1829年4月10日-1912年8月20日)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,也是全球性基督教慈善组织“救世军”的创始人及首任大将。他毕生致力于服务贫困群体,其事迹和精神影响深远。
 
早年经历与信仰萌芽
卜维廉出生于英国诺丁汉的一个贫穷家庭,童年生活艰辛。13岁时便因家境贫寒辍学,到一家位于贫民窟的当铺当学徒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,也令他良心非常不安。不久,他的父亲去世。后来,他随一位表兄前往循道会听道,深受感化,并开始热切地从事街头布道,劝人离弃罪恶。
 
创立与拓展救世军
卜维廉的宣教事业在伦敦东区取得了关键性发展:
 
服务贫民窟:1865年,卜维廉与妻子卜凯赛琳进入伦敦东区码头地区的贫民窟传道,取得极大成功,并组建了"基督徒复兴会"。他们向贫困、无家可归、饥饿和被遗弃的人传扬基督的福音。
 
正式命名:1878年,卜维廉在阅读基督徒会年报时,从"志愿军队"一词获得灵感,将其更名为"救世军"。救世军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,有制服、军旗,并设立"军区"、"部队"等架构,强调圣洁的生活。
 
全球传播:在卜维廉的带领下,救世军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。1880年传入美国费城,随后扩展到澳大利亚、印度、法国、加拿大等许多国家。救世军于1916年进入中国,在北京开展工作,为战乱难民提供援助。
 
著作与社会关怀
卜维廉不仅是一位组织者,更是一位深刻的社会批判者和思想家。
 
在著作《最黑暗的英国及其出路》中,他深入分析了英国的贫困问题,犀利地指出优渥阶层对无家可归现象的忽视。
 
他留下了著名的战斗宣言,充分体现其信念与决心:"当女人仍在哭泣,如现在一样,我要战斗;当孩子仍然捱饿,如现在一样,我要战斗……我要战斗——我要战斗到底!"
 
晚年与深远影响
访问中国:卜维廉于1909年首次访华,先后到北京、天津考察。
 
逝世与哀悼:1912年8月20日,卜维廉在伦敦家中去世,享年83岁。他的追思会吸引了4万人参与,其中包括玛丽女王,一位受救世军帮助重获新生的前妓女也在现场分享了感人的见证。
 
事业传承:卜维廉去世后,他的儿子卜邦卫与女儿卜婉懿先后继任救世军大将职务,延续了他的事业。
 
持续影响:至今,救世军已遍及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。救世军于1930年应香港政府邀请开始在港澳地区服务,并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升格为"救世军港澳地域"。在中国内地,救世军也在云南、四川等地依法注册,持续开展扶贫发展工作。
 
卜维廉从贫民窟的当铺学徒成长为国际慈善组织的领袖,他创办的救世军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践行"心向神,手助人"的宗旨。他的一生,是爱与奉献的生动见证。

本视频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,绿化网络环境!

11月28日 每日恩典内容


 

 






下一篇:没有了